6月21日,澎湃新闻从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于近日完成超过2.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6月21日,澎湃新闻从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于近日完成超过2.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6月21日,澎湃新闻从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于近日完成超过2.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公司称,本轮融资后,将加快推进技术平台建设、管线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及国际合作等。圆因生物于2021年4月创立于北京,科学创始人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据北京大学此前官网报道,魏文胜团队成功将环状RNA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成立圆因生物,专注于利用环状RNA (circRNA)技术开发疫苗及新型疗法。魏文胜也是专注于基因编辑的生物科技公司博雅辑因的科学创始人。对于此次融资,魏文胜表示,“值此疫情反复之时,科学工作者肩负社会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加快推进环状RNA新冠疫苗的临床应用。”该公司此前已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三轮融资金额累计超4亿元人民币。圆因生物首席执行官汤晓东博士表示,“此轮融资的顺利完成,将对圆因生物加快新型广谱新冠疫苗的开发以及多种疾病领域治疗手段的研究有巨大帮助。我们团队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环状RNA成为新一代突破性疗法的平台技术,并尽快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魏文胜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团队环状RNA疫苗的研发工作在疫情暴发后启动。此前的3月31日,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魏文胜课题组及其他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针对SARS-CoV-2和新出现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Circular RNA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and Emerging Variants)。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环状RNA疫苗技术平台,以及据此开发的针对新冠病毒及其一系列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值得注意的是,为应对持续两年多的COVID-19大流行,传统的灭活、病毒样颗粒等疫苗平台已被用于开发新冠疫苗,且证明了安全性和有效性。而最受瞩目的是,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以极快的速度开发出来,并迅速被批准使用。在此之前,mRNA疫苗开发策略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也从未被用于商业用途。不过,具有生产速度快、成本低,并且能快速应对病毒变异等优点的mRNA疫苗也有着一些短板。例如,其储存和运输条件较为苛刻(零下70℃)。魏文胜此前还指出,mRNA疫苗的修饰及递送技术均产生于国外机构,制约了我国mRNA疫苗及其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此亟需发展新型、高效的疫苗技术。据介绍,与线性的mRNA不同,环状RNA分子呈共价闭合环状结构,不含5-Cap和3’-polyA结构;且不需要引入修饰碱基, 其稳定性高于线性RNA。环状RNA是非编码RNA中的一大类,它由一种非经典剪接方式即反向剪接(back splicing)产生。其发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并在近几年里成为了新一代的明星分子。,并在近几年里成为了新一代的明星分子。魏文胜等人在上述研究论文中指出,该项研究中制备的针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circRNA^RBD-Delta)对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具有广谱保护力。他们认为,该疫苗可作为具有广谱保护力的新冠候选疫苗,也为针对当前新冠变异株迅速传播的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他们认为,该项平台型技术的建立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罕见病以及癌症的预防或治疗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魏文胜彼时表示,后续的主要工作在于推产业化。圆因生物本轮融资后,将加快产业化进程。